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廢棄石油桶蓋變身海地鐵雕

【記者陳琬如/嘉義報導】

  一般人可能認為石油桶鐵蓋是淪為回收的廢棄物,但在中美洲的海地<註一>,石油桶鐵蓋雕刻是種藝術品,更是海地人維持生活的技能之ㄧ。現在石油桶蓋雕刻,在台灣也可以看到。

 

 海地汽油桶鐵雕-諾亞方舟。

記者陳琬如/拍攝

   石油桶鐵雕在海地屬於常見的手工藝術品,但在台灣十分少見。一年多前,從事硬體工程的楊先生,偶然在一家咖啡店看到石油桶鐵蓋雕刻,覺得風格非常特別, 便積極地蒐集相關訊息。之後,他成立石油桶鐵雕工作室,進而引進、買賣海地的石油桶鐵蓋雕刻。海地的石油桶鐵蓋雕刻的色澤原本是深咖啡色,因其顏色不能吸 引台灣的收藏者,楊先生將這些鐵雕送進工廠加工,上底漆和面漆,增加紅色、金色和綠色的緞面光澤。石油桶鐵蓋雕刻是半立體作品,裱上框甚至加上書法,就能 充滿著文藝氣息。

  石油桶鐵蓋雕刻源自於海地,是鏤空且半立體的手工鐵雕刻。圖案以螺旋、彎曲的形狀為主,雕工精細,內容多是大自然的 花草動物、傳說故事和海地的宗教信仰故事,雕刻風格是歐洲的鄉村風混合著非洲的狂野圖騰。製作過程先將汽油桶的蓋子和底部取下,燒掉桶上的油漆和殘餘化學 物質,將桶身和蓋子打平,用錘子和鑿子慢慢捶打出圖案。創作者依照汽油桶蓋的形狀來創作,某些作品上還依稀可見桶蓋上原本開口的形狀。創作起源是1950 年代,一位美國教師De Witt Peters在 Croix des Bouquets鎮,發現當地鐵匠用古老鑄鐵方式做十字架,而鼓勵當地的鐵匠利用鑄造和雕刻的技藝從事創作,加上海地全國的廢石油桶都運到此丟棄,石油桶 雕刻便開始發展。

  民眾楊憑恩表示,一開始看到這些作品,不知道它們是石油桶蓋雕刻成的,只是覺得造型很特別,聽過介紹,知道作品淵源 後,對石油桶蓋雕刻的接受度才提高。目前要接觸石油桶鐵雕的管道不多,可透過網路訂購或到台北的海地駐華大使館參觀。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四年級余慧珊認 為,台灣社會大眾欣賞藝術品的廣泛度不高,常是有名的作品才叫藝術品,沒有名氣的作品則少有人欣賞。藝術品常需要經過推廣、包裝,甚至廣告才能增加知名度 和社會大眾的接受度。

  從不起眼的石油桶蓋,搖身一變成為藝術品。代表海地文化的鐵雕是藝術家用心雕刻出來的作品,值得仔細欣賞。

  <註一>海地,全名為海地共和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西班牙島西部,曾被西班牙、法國殖民,1804年獨立。目前動亂頻傳,聯合國派維安部隊進駐。

資料來源: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2479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