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創意人的撞牆期

棋士張栩4/8在產經新聞主辦的第四十八屆十段圍棋賽中衛冕十段頭銜。在「天生棋才:張栩的故事」書中提了幾個感人的故事,內容是關於名師遇高徒時的興奮與愛護,這兩位名師是林海峰(張栩的師傅)和沈君山(張栩的乾爹

其實,他也曾經下定決心與圍棋告別

民國八十二年春節過後,東京冬雪漸殘,張栩卻無法等待早春,他敲了林海峰的房門:「林老師,我不下棋了,我要回家!」從此一個多月,完全不摸棋子, 連一向鍾愛的棋書也不碰,展現絕情決裂的決心。

張家父母氣極敗壞從台北趕來,林海峰只說了一句說:「尊重孩子的決定吧!」父母將張栩帶出林家住進旅館,多天勸說仍然無效,張栩決心要讓自己的生命 在此轉彎。

兩老無奈,只得帶張栩去向林海峰辭行,林海峰神情平和,看到三年心血毀於一旦,忍不住連嘆:「可惜!可惜!」

第二天一早,張栩醒來找棋盤棋子,原來昨夜他在夢中妙手連發,下了一盤好棋,想擺一遍。父親嚴肅地對他說:「你連夢中都能下棋,你今生注定與棋結 緣,我再給你兩天時間想清楚。」張栩在旅館苦思了兩天,內心的交戰,驚心動魄,不亞於盤上廝殺。兩天後,張栩走出困局,重新輕叩了林老師家大門。

林海峰看著自己的關門弟子回頭,他告訴張栩:「這種事本來就要你自己想清楚,你的心情大家都經歷過,都經歷過。」張栩有從無聲處聽驚雷的震動,原來 自己的心情轉折,林老師全都懂得,林老師當年也是這樣熬過來的,可能比他更苦悶,這般慘綠的撞牆期,是棋士必經的磨練吧!



另外一個有趣的新聞
兩位名師與張栩的對話,這些內容對創造力研究有一定的啟發。


沈:林老師(林海峰)是身教重於言教,我是言教多於身教。業餘的老師和職業的老師不同,我教他要馭棋而不馭於棋,棋理可以為你所用,但不要被棋給迷住了。

張:林老師對我幫助最大的一句話,是我入段(進入職業初段)前,他告訴我:不只是在棋盤前才能研究棋,更重要的是腦子裡有棋盤,隨時可以在腦海裡解詰棋(一種刻意安排的棋局,有巧妙的必勝手法)、復盤(指賽後再現比賽的過程,自我檢討),生活中任何時間都可以練棋,坐車、睡覺前都想想棋,棋力隨時在增長。 就是人棋合一的境界吧。

問:聽說張栩到日本之後、在入段前,有過一段低潮期,沈校長特別到日本鼓勵他?

張:當時我差不多十二歲,在日本要入段之前的競爭很激烈,打了幾年的段位賽,我覺得前途茫茫,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升段。我十歲就到日本拜師,住在林老師家,那時也有點寂寞、低潮。

沈:那時我要到美國,到東京停下來看張栩。林老師很嚴,張爸爸又不能去看他(張父:那時跟林老師約好,張栩升段前不能看他。)只有我這個師兄(沈君山是林海峰的師兄)能去。那時候張栩不想下棋,是遇到撞牆期了。

我告訴他愛因斯坦的故事。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E = mc2之前,因為做不出來,還生了一場大病,就算這麼偉大的人也會遇到撞牆期。這不算什麼。

在他棋士三個階段,我有三句話送他。第一是「追二兔不得一兔」,要專心做好下棋這件事,不要分心。接下來是「出名容易,成名難」。一旦出名天下知,但成名要像林海峰,維持聲譽四十年!這才是不容易的。第三階段是:「莫因身在最高層,遂教浮雲遮望眼」。既已是名人,要如何在這境界把自己、未來看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