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名揚國際的指揮家-呂紹嘉


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成立三百多年來,唯一非德國人的音樂總監……


我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為了適應新環境,原本喜歡的才藝課程必須做一些割捨。她說:「所有的課都可以停,只有古典音樂欣賞不能停唷!」沒想到她會對「古典音樂欣賞」這門課情有獨鍾。而這門課的指導老師正是呂紹嘉的大姊——呂純芝老師。


呂紹嘉救了「顏如花」

幾個月前很偶然的機緣中,在呂純芝老師的家中認識他們的父母。進而與他們有更進一步的交往。我觀察到他們的溫文儒雅、謙虛認真,和那種不愛賣弄的內涵。讓我覺得呂紹嘉的成功絕非偶然。最令我驚訝的是呂伯伯書架上擺滿了字典——德文、法文、義大利文都有,是為了將呂紹嘉寄回的國外樂評翻譯成中文和日文。

樂評中有一篇讓我印象深刻,那是德國最有權威的大報之一——Farankfurter Allgemeine的標題-呂紹嘉的音樂救了「顏如花」(楊納捷克的歌劇)的首演。原來,那是一場以現代眼光重新詮釋的演出。觀眾雖然對導演的新潮不能接受,但對呂紹嘉指揮的音樂卻讚賞不已。

這樣傑出的音樂家的成長過程是怎樣的呢?


快樂健康的童年

現在不是很流行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嗎?所以台灣大多數有音樂天賦的孩子都從小學起就送往音樂班。但是,呂紹嘉的成長模式卻完全不同。

九歲時父母親不顧當時一股送天才兒童出國深造的熱潮,反而獨排眾議,讓呂紹嘉能在父母的呵護下,擁有健康快樂、溫暖的童年。也沒有因為怕他的手受傷而禁止他打籃球、遊戲。從小學到大學,玩得身上掛彩、手指吃蘿蔔乾是常有的事。

但是父母親很用心地為他營造音樂環境。在他4、5歲古典音樂唱片還很貴的時候,就買了整套世界名曲大全,還有小孩專用、好操作的唱機。史坦威琴(Steinway)才剛開始進口,就不惜鉅資為了他買演奏琴。那時父母並沒有以「大指揮家」為目的來教育他!只是單純地讓他的專長有所發揮,讓他快樂而已。


音樂教育答問

當我得知呂紹嘉將於1月25日回台指揮恩師陳秋盛老師帶領的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時,我興奮極了,這麼難得的機會,我一定要代替許多關心子女音樂教育的父母們問幾個問題。


影響你步入音樂之路最大的人或事是什麼?

答:我覺得影響最大的還是父母親給我的生活、教育環境,使我在一個溫暖、沒有壓力的氣氛中,卻能不失紀律地朝自己性向目標邁進。還有陳秋盛老師是使我走入音樂之路的決定性因素。

我永遠記得大一時幫陳老師的小提琴學生伴奏,他從我的鋼琴彈奏中就看出我能成為好指揮,並主動教導我。他的指導方式非常具有啟發性,而且彷彿從一開始就看出我的發展性。


古典音樂教育應該如何帶入兒童的生活?它對人生的重要性為何?

答:以自然而不勉強的方式,最理想的狀況是父母能常常適時地對小孩展露自己對音樂的熱愛,而不是由上往下強迫性的。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而古典音樂是人類文化中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它使人能超越時空語言、種族、文化隔閡,進入真、善、美的境界。在今日這個日益物質化、事事講求速成,甚至懷疑人生精神層面意義的世界中,更顯得古典音樂對人生的重要。


有必要從小學起就進入音樂班嗎?

答:這個問題並不像1+1=2這麼明確,因為在親友中,我就觀察到有許多人從小學、初中、高中音樂班、大學,到出國甚至回國就職都很順利,也有人中途轉出。中途轉出音樂班的人裡面有的適應不良,有的覺得音樂班限制了生活中別的層面的認知,也有人原本就打算只在音樂班內待三年。小孩的個別差異極大,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性向、個性,再做個明智的選擇,這一方面恐怕只能偏勞父母了。


呂紹嘉簡歷

*1994年獲荷蘭「孔德拉辛」指揮大賽首獎,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法國貝桑松指揮大賽首獎,金琴獎得主及義大利佩卓地國際指揮大賽冠軍。

*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萊茵愛樂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2001年8月起就任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短短一個樂季中就將漢諾威國家歌劇院的音樂水準提升到令人刮目相看的地位。德語區最具權威性的音樂刊物「歌劇世界」中,多位知名樂評將他評為「年度最佳指揮」,將漢諾威歌劇院評為「年度最佳歌劇院」。

資料來源:EpochTimes Taiwa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