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正向心理學 情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正向心理學 情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Enhancing positive affect and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ies: Play some music and dance

這是正向心理學刊(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最近刊登的一篇研究。讓自己好心情跟增加創造力的方法,就是輕鬆的跳支舞、聽首歌摟~

Enhancing positive affect and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ies: Play some music and dance

by Maxine Campion & Liat Levita 
Published online: 15 Oct 2013,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effect of dance on affect and cognition to music or exercise, in a young, non-clinical population.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ests of mood and creativity before and after spending 5 min either listening to music, dancing, cycling or sitting quietly. Both dancing and passively listening to music enhanced positive affect, decreased negative affect and reduced feelings of fatigue. Cycling and sitting quietly had no effect on positive mood or feelings of fatigue. Moreover, dancing and passively listening to music had dissociable effect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creativity, with greater change in positive affect being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enhancement in measures of verbal and non-verbal creativity, respectively. We suggest that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use of either short duration dancing or passively listening to music as potentially powerful tools in enhancing emotional well-being and different aspects of divergent thinking in non-clinical settings.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快樂感覺源自個人對如何生活的選擇

作者:駐澳大利亞科技組 現職:駐澳大利亞科技組
文章來源:The Australian 2010年10月5日
發佈時間:2010.10.10

一項長達25年(1984-2008)針對超過6萬名德國人所進行的心理學研究指出,「快樂」感覺源自於個人對如何生活的選擇,而健康的生活型態、長期目 標、信念、工時、社會夥伴、伴侶的人格是影響快樂與否的主要因素,此研究不支持學界過去所認為的基因與童年人格形成過程因素。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的澳洲墨爾 本大學Bruce Headey教授表示,澳洲過去研究也與此研究有類似結論。目前相關報告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Marcus Buckingham: 活用我的工作天才

工作占去我們每天最精華的時間,手頭上的事,大大操縱了我們的幸福指數。
面對每天滾滾而來的挑戰,你曾經懷疑過自己的能力嗎?
能 力不足這件事並不存在,你應該懷疑的是,自己是運用能力,還是弱點在做事?

一項針對八千多個團隊進行的研究結論表示:儘管有很多方 法可以讓員工全心投入工作、激發他們的優秀表現,如:好好挑人、告知期望、適時讚美、定義使命等,最有效的方法是──讓每位員工適材適用,發揮自 己天賦的工作能力。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活用自己的能力。

訪問兩百萬人:「你在每天的工作中,發揮自己能力的時間有多少?」回答「多數 時間」的人只有一七%。十個人,只有近兩個在發揮自己的能力,你,是那兩個其中一個嗎?

請你回想一下,最近有沒有哪個時候,因為太專注工作而忘記 時間?那個時候,就是你在發揮能力的時候。這個感覺如果持續,將會非常奇妙:不用上班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很想上班;上班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熱愛接受一 切挑戰。

雖然還在同一個位階,感覺好像更高遠了些,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但是又沒有那麼舒服。下班後,感覺真實、滿足、有價值。這就是希臘 人說的「幸福」(Eudaimonia)──貢獻自己最拿手的事物,享受傑出帶來的大滿足。簡單地說,就是成就感。在這些時刻,工作變得非常美好,我們因 為工作朝氣蓬勃。

你的工作,是否讓你感到幸福?如果不是,為什麼?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明眼的盲人,身陷其中,卻渾然不知其 因。如果你常常因為工作痛苦、覺得日子難熬,或者正處於職業倦怠期,書裡的六步驟訓練將會讓你擺脫泥濘、揚眉挺身,豪氣施展自己的工作能力。

來源: 商智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情緒影響心臟健康?

作者: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現職: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文章來源:賓州大學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02/100216101322.htm
發佈時間:2010.04.09

心形巧克力及紅色氣球到處可見,在五顏六色的氣氛中,提醒著大家情人節即將到來……盡量不要在計劃情人節的時候壓力太大,因為保持正面情緒是維護心臟健康的一項投資。

賓州海狸保健中心主任及註冊護士McDanel指出,心臟健康是個複雜的問題,涉及了很多因素,包括遺傳、生活方式之選擇,甚至情緒。有些情緒,例如憤怒、憂鬱、焦慮,如果成為長期的情緒狀態,尤其會對心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McDanel解釋,一般人都知道,「憤怒」會使血壓上升並惡化心臟健康,但現在科學家們更發現,「憂鬱」和「焦慮」與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有密切關連。在最近發表於《國際老年精神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的一項研究指出,高達60%的慢性心衰竭病人罹患憂鬱症(depression),罹患焦慮症(anxiety)的比率則較低,最高只在45%左右。他們發現,同時患有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病人亦加增了死亡的風險。

發表於2009年12月的《心臟病新觀點》期刊(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的第二項研究則提出了「憤怒」與心室性心律不整(ventricular arrhythmias)的關連機制,心室性心律不整是心臟兩個下心膜和心室的一種不正常跳動。該研究報告指出,憤怒的感覺可能改變細胞的電性,使心臟壁及心肌的收縮組織變厚。這個電脈衝變化,會導致科學家們稱為 T波的變化(T-wave alteran),或尖峰心電圖上心跳高波浪及突起(spikes)。T波的大突起或突然的變化,使醫生觀察得到心室性心律不整的情形。

如果情況持續下去,這些不正常的節奏,可能導致稱為心室心搏過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的危險情況,其每分鐘心跳在100或以上。如果不加以治療,這會進一步轉變成心室纖維性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完全雜亂的電性活動,而導致心臟無法輸送血液。過去在美國估計約有0.1-0.2﹪因心臟疾病的問題而發生猝死,每年大約超過三十萬人死亡。尤其是在因心肌梗塞後,恢復狀態的心室心搏過速及心室纖維性顫動病患族群容易發生猝死。心室心搏過速(VT)及 心室纖維性顫動(VF)與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肌病變、藥物中毒、電解質不平衡等有密切的關係。我們一般所謂的心臟病發作以致於死的病例,大部份便是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病發作合併心室顫動或心室性頻脈。

然而,我們可以稱愛是疾病的解藥?愛、友誼和社交聯誼這樣正面的情感,可以改善健康狀況嗎?McDanel認為是這樣的。而且已有許多研究表明,在健康危機時擁有愛心支持網的患者,比那些沒有支持的患者產生更好的結果。在一項針對澳大利亞老年人長達10年的研究中也發現,在研究期間,那些擁有大群朋友網的比那些朋友少的,其死亡率低了22%。

McDanel表示:「友誼和支持性的社交網可以幫助人們度過疾病或情緒艱苦時期。我們必須以整體的方式來醫治病人,除了治療他們身體本身的疾病、改善其飲食和運動外,並要提供各種方法使他們更好地管理情緒。減輕壓力、憤怒及孤獨,是情人節的最佳菜單以及每一天的健康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