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Structure and freedom in creativity: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ternally imposed structure and personal cognitive style

Sagiv, L., Arieli, S., Goldenberg, J. and Goldschmidt, A. (2010), Structure and freedom in creativity: The interplay between externally imposed structure and personal cognitive styl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1: 1086–1110. doi: 10.1002/job.664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how creativity is influenced by externally imposed structure (how structured the task is), internal, cognitively produced, structure (how structured the individuals' cognitive style i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 Reviewing past literature, we find a contradiction. Studies that focused on the situational perspective found that externally imposed structure increases creativity. In contrast, studies that focused on the individual found that systematic (structured) cognitive style decreases creativity. In two empirical studies we investigated this seeming contradiction. We focused on two aspects of externally imposed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sk (Study 1) and the instructions provided (Study 2). The findings of both studies revealed that creativity was higher under structured conditions. We also show that intuitive individuals are more creative than systematic individuals, but mainly under free conditions, where structure is not externally imposed.

楊致遠:要能有永續的創新,必須要有優良的大學來培養人才,才能繼續解決人類的問題

作者:舊金山科技組 現職:舊金山科技組
文章來源:世界日報2010年10月6日
發佈時間:2010.11.24

史丹福大學5日舉行「黃仁勳工程中心」(The Jen-Hsun Huang Engineering Center)大樓開幕典禮。開幕前在工程中心會議室舉行「21世紀科技創新」(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論壇,邀請黃仁勳、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及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詩(John Hennessy)參加,暢談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

黃仁勳及楊致遠兩人皆為台灣出生,自小來美。兩人都在史丹福接受教育,畢業後創業成功,並捐款回饋學校。黃仁勳所捐的大樓,緊臨史丹福大學「工程四合園」(Engineering Quad)由楊致遠捐獻的「能源及環境」(Yang & Yamazaki Environment & Energy)大樓,兩大樓內部連結相通。

「黃仁勳工程中心」四層樓總面積13萬平方呎,設計給不同工程學科使用,包括工程、技術、能源、環保及健康。大樓內除教室、會議廳、餐廳外,設有史大最先進的「無紙圖書館」,學生用電腦或任何Wi-Fi設備,就能獲得工學院圖書館2萬多冊豐富的電子書資訊。史大公布黃仁勳捐款史大工學院3000萬元。

黃仁勳現任英偉達(Nvidia)公司總裁暨執行長,該公司生產電腦及遊戲機使用的圖象處理晶片。他在論壇中指出,過去幾年中,科技界有很多創新與突破,以電腦為基礎加上的無線技術,廣泛創新運用,如雲端技術服務,解決很多問題;而新的技術帶來新的挑戰,許多舊有的模式,如以往工程師設計出新產品「原型」(Prototype),如今已過時。

楊致遠則指出,過去幾年的科技產業創新,都離不開電腦為基礎。楊致遠表示,電腦結合了網路,創新許多產業,他自己創立的雅虎,就是這一波創新產業之一;現在及未來結合高速網路及高性能電腦,將創造出來更多的新興產業。

楊致遠表示,突破及創新每天都在發生,但要能有永續的創新,必須要有優良的大學來培養人才,才能繼續解決人類的問題。楊致遠強調,突破及創新固然重要,永續的人才培養更為重要,「所以家長要告訢孩子,好好把學校唸完」。楊致遠指出,許多家長來問他,孩子可不可以大學輟學,先去工作?他總是告訴對方,要把大學唸完。

黃仁勳進一步指出,大學本身也面對很多挑戰;如何在大學裡為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有足夠的知識及能力來面對產業及科技的快速變化,在未來職場上應付不同產業的改變,值得所有人共同來關切。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天才與精神病人大腦多巴胺相似

2010年 12月 06日 00:00 中國窗

瑞典研究人員通過對大腦中的受體進行研究發現:天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D2受體的情况相似的研究結果。 Dopamine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冲,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Dopamine是通過神經元上受體起作用,受體有D1和D2兩類:D1類是正向調節,D2類是反向調節。調查發現,在具有高度創造力人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人存在,這表明:創造力意味著精神分裂和雙相障礙的風險較高,且這兩種人具有相似的心理學特徵,研究人員通過對健康而極具創造性的人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的多巴胺D2受體和發散性思維的測試研究,發現高創造能力人的丘腦(thalamus)中多巴胺D2受體的密度比低創造能力的低,而精神分裂症者該部位的D2受體密度也較低,這表明精神病與創造性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繫;還發現多巴胺受體基因同發散性思維能力有一定聯繫。

丘腦作為信息到達皮層之前過濾信息的中轉中心,除了其它功能外,還與認識和推理有關。丘腦中D2受體密度低或許意味著被過濾掉的信號少,這樣來自丘腦的信息流就會很高。研究人員推測:此可能同天才在解決問題時有許多非同尋常的聯想,及有精神疾病的人會出現奇怪想法背后的原因。該研究證實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系。

一首名為 Creative 的情歌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Kevin Kelly and Steven Johnson on Where Ideas Come From

說到“inventor”(發明者)這個詞,大部分人都會想到一個在地下室裡獨自忙碌的天才。但兩本關於創新歷史的宏大新書——作者分別是Steven Johnson以及Kevin Kelly,兩位都是《連線》的長期貢獻者——爭論道,偉大的發明基本上不是從個人思想中萌發,而是產生于“蜂巢思維”(hive mind)中。

英文版連結
中文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