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總是把生活排得很滿,習慣被別人需要才有安全感的人來說,一旦突然被放到陌生的歐洲,獨自一人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漫無目的閒晃,很難去形容那種空虛的可怕。慢慢的,我開始習慣這種遊手好閒的生活,我學會獨自坐在咖啡廳裡,一杯咖啡喝一下午,不說話也不覺得無聊。
沙發衝浪充滿遠景
主人旅人相互影響
我真正愛上這趟旅行,是從認識Couchsurfing開始的。
所謂Couchsurfing,中文翻成「沙發衝浪」,是一個國際性網站,任何人都可以註冊成為會員。這個網站的遠景,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旅行的時候和當地的人和事產生更有意義的互動。
Couchsurfing最原始的想法,是強調每個人家裡都有一張沙發,而這張沙發可以用來接待旅人,讓總是住在制式化飯店裡的旅人,可以經由直接住在當 地人家裡,和主人一起吃當地食物,去當地酒吧,參與當地娛樂,聽他們分享在地經驗,更深入了解當地,甚至在互動過程中對彼此產生影響,而不止是片面的走馬 看花。
尋求住宿的方法很簡單,先加入會員,然後依著步驟一步步選擇你要前往的國家和都市。電腦會幫你列出一連串願意接待住宿的當地會員,上面會有該會員的基本資 料,例如:工作、興趣、他參與Couchsurfing的原因、他的Couch長什麼樣子,以及他接待旅人的規矩和之前的沙發客住過後所留下的評價。如果 你覺得適合,可以發一封couch request(沙發需求信)給該會員,簡單的自我介紹,並告知想要入住的日期,對方如果同意,就會進一步寄他的地址和聯絡電話給你。
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這個網站的出發點只是為了增進人與人之間良性且有意義的互動,所以網站上所有的活動都是免費的,也沒有任何硬性規定的互利條件(例如今天你住過我家,所以下次就要輪到你家給我住)。
進駐藝術工作者家中
旅行學校師資更豐富
前往比利時,我在布魯塞爾的host(宿主)叫Jan,是個電影學校的老師。
我挑選host的原則很簡單,就是儘量挑藝術工作者,除了比較有話聊,我總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他們大多會帶我去看展,還會熱情的一邊看一邊跟我講解內容,有的人甚至會很認真的分析我的攝影作品,直接告訴我還有哪裡需要加強,或是歐洲哪間攝影學校比較適合我等等。
每走進一個藝術工作者的家裡,就好像走進一間教室一樣,我雖然在旅行,卻覺得更像在學校上課,只不過,師資群變得更豐富了。
我在安特衛普的host──Adrelina,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女生,她在學校裡教外國人荷蘭語,整個人散發濃濃波西米亞風格。Adrelina家也很波西米亞,大大的落地窗,木頭家具上擺滿了各式各樣不成套的東西,看起來卻特別溫馨,像個嬉皮的山中小屋。
就在我抵達安特衛普的第三天,我跟Adrelina騎車經過市中心最熱鬧的地方時,卻看到主街的十字路口被封了起來,拉上犯罪現場那種警戒線,人群滿滿的圍成一圈,我跟Adrelina當然也好奇的過去湊個熱鬧。
走近一看,警戒線裡地上一片血跡,一塊巨大的白布罩住一個類似鳥的形體,一雙鳥腳還露在白布外面,鳥腳上方的建築物似乎被某種巨大的東西撞擊過,破了一大塊,地上還有散亂的碎石。除此之外,地上還放了許多鮮花,彷彿在悼念這個意外死亡的生命。
一旁的路人都在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是世界末日了,有人說這天早上有一隻巨鳥出現在安特衛普的天空,不知道為什麼巨鳥失去平衡,一路橫衝直撞的跌進市中心, 最後撞上十字路口的建築物,當場死亡。不止路人,還有記者對著電視SNG連線報導,我和Adrelina都傻了,那隻鳥看起來巨大無比,怎麼可能是真的?
從一個家到另一個
人比景點更吸引人
晚上看電視時,才知道原來這是安特衛普的一個鬼才藝術家想出來的點子。
因為當天是十三號星期五,西方人總覺得這一天是非常不吉利的,於是這個藝術家就利用這點創造出一個模擬災難的公共藝術。
為了讓整個事件看起來更真實,他們故意破壞了許多原本就在廣場上的雕像和建築物,加強巨鳥橫衝直撞的可信度。他還故意讓工作人員假扮路人,混在人群中和其 他圍觀的路人討論這件事,讓整個安特衛普的居民都變成公共藝術裡的一角。人們在現場討論的實況也都被攝影機一一記錄下來,變成由影像角度所延伸出的藝術呈 現。
對比利時人來說,他們覺得藝術應該要落實在生活當中,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去博物館或美術館。而以往那些聳立在街道上的美麗雕像早已經無法震撼人心,所以比利時政府非常鼓勵這種可以讓全民參與的街頭藝術。
從那天起,我就對安特衛普改觀了,表面上,它雖然是個寧靜的小城,但是對藝術的包容性和創造力卻如此之大。被譽為歐洲最新興的藝術之都,我明白安特衛普確實有它的實力。
Coucgsurfing會遇上的事情總是悲喜參半,有的時候很好,有的時候很糟。每走進一個host家裡就像打開一個充滿驚喜的箱子,你無法預測裡面會跳出什麼東西來,但肯定會讓你大吃一驚。
漸漸的,我發現這些千奇百怪的host反而比任何知名景點更吸引我,我愛上了從一個人的家移動到另一個人家的旅行方式。
我不在乎會不會少看到幾個景點,而更在乎能不能深入的認識某個人,了解他的生活,聆聽他的故事。從踏進某個人家的那一刻起,那個城市對我而言就不再只是一個觀光景點,隨著一段又一段寫滿悲傷與快樂的故事,我逐漸觸摸到一個城市的節奏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