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全球創新力,台灣排名13,亞洲第2新星

2009-11-18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根據歐洲商學院今(18)日公佈的「2009-2010年創新發展報告」,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經濟體由瑞典奪冠,芬蘭居次,其後依序為美國、瑞士、荷蘭和新加坡。而台灣排名全球第13最具創新能力的國家,成為亞洲第2新星。

「2009-2010年創新發展報告」是針對全球131個國家,以「創新能力指數」(Innovative Capacity Index,簡稱ICI)評估各國有助於創新的因素、政策與機構,其中包含評量各國制度環境、人力資本、社會包容性、法規與法律制度、基礎建設的創新與研發,以及資訊與傳播科技(ICT)的採納與應用等等。該指數提供用以評估創新各面向政策對話的量化工具;這個方法用於各國政策時,是針對個別國家、根據各國發展階段與政權性質而定。

歐洲商學院名譽教授兼報告主編,同時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計劃的前首席經濟學家與領袖,羅培斯—克拉羅斯(Augusto Lopez-Claros)表示,「就經濟成長與繁榮的各項驅動力而言,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經濟成長的一大關鍵因素,而國力與影響力等傳統資源則逐漸退居次位。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的成功發展與其健全政策、良好治理、有效管理稀少金融資源等條件息息相關,特別是視社會能夠善用其人口潛能的程度而定。現今的成功國家不見得幅員廣闊、天然資源豐沛,或能在國際上施展軍事力量;反而有越來越多國家是藉著國際貿易、海外投資與運用新科技,充分利用全球經濟契機,成功擴展人民的經濟機會」。

亞洲地區以新加坡及台灣表現最突出,分列榜上第6和第13名,高出表現次佳的日本(排名第15)、香港(排名第16)以及韓國(排名第19)。2009-2010年創新發展報告指出,台灣的成功在於趨吉避凶策略運用得宜;一方面施行正確且關鍵的措施包含善用國際貿易、投資、添購新科技的優勢,另外一方面避免重蹈他國發展失敗的覆轍。目前,台灣已成功從農業社會轉型科技大國以及ICT設備產製的領導者,擁有各種基礎設施如科學園區、公民營研究機構和民間智庫。在未來,台灣須更積極與成本結構更低廉的新興科技強國——中國合作,以提升全球競爭力。而新加坡在制度環境、良好治理、研發基礎設施品質,以及政商與民間社會使用最新科技程度等領域,均擠入前10名,整體排名全球第6。至於排名第15的日本,若其傑出創新能力不受公共部門管理品質的拖累,排名應可更前進。日本的高公債、人口高齡化現象嚴重,均影響其長期經濟體質,以及政府在政策執行上備受侷限。

歐洲商學院主席詹斯(Christopher Jahns)也指出,「創新能力指數讓全球決策者和企業家得以檢視創新能力背後、因國制宜的要素,藉由創造量化的知識框架,協助制定與執行更好的政策,創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


「2009-2010年創新發展報告」亦針對國民生產毛額佔全球百分之97的68個經濟體提供詳盡的國家創新概況;內容包含促進創新能力的政改優先項目列表,以及摘要該國在創新能力指數五大指標上的表現,包括:制度環境、人力資本、培訓與社會包容、法規與法律框架、研究與發展,以及資訊與傳播科技的使用。

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改變LV表情的御用建築師:青木淳

前言

日本建築大師青木淳正因為能同時滿足這三種需求,因此成為Louis Vuitton(LV)這個世界知名品牌旗艦店的御用建築師。時尚品牌的店面可以說是這個品牌的門面,當然很重要。具有一五○年歷史的LV,邀請青木淳參與設計LV全球八家精品店,並規畫三家頂級的「LV之家」(LV Maison)——日本表參道店、紐約第五大道店和香港中環店,還有人說他「改變了LV的表情」。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喜歡挑戰/結合方形皮箱和旅行概念贏得比稿

事實上LV委託青木淳的時候,儘管他在日本拿下許多建築獎,但還不是大師級的人物。青木淳說:「當時就因為我不有名,才得到這個機會。」大約在一九九八年,LV總部要找一位設計名古屋店外觀的建築師,LV並不希望交給大師級的人物。「因為大師一定有自己的風格。但是LV要的是能真正為LV這個品牌著想的人,他必須年輕、有一定的口碑,但又還沒達到頂尖的狀態。」

LV品牌以皮箱起家,所以青木淳結合方形皮箱和旅行的概念,結構呈直方體狀,外牆的雙層構造則營造成波浪花紋的效果,還能讓人聯想到沙漠中的海市蜃樓。這樣嶄新又兼具傳統的想法,讓青木淳贏得這次的比稿,成為他和LV的第一次合作案。

許多建築師都有自己的風格,不論當地風土民情如何,接到委託案就蓋一棟很炫的建築物,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青木淳則強調建築物「在地化」,一定要融入當地,所以他會先觀察當地的特色,結合當地的人文、地形、風俗、民情等,再用好看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才不會是一棟漂亮的建築,在當地卻顯得格格不入。

喜歡取材當地/用兩百萬片馬賽克磁磚表現台北山水

青木淳來到台灣,也是用這樣的概念。他對台北的第一印象就是「溼度」,台北盆地在群山環繞下,似乎經常籠罩在霧氣中,天空灰濛濛的,植物也很茂盛,這般風景美極了。所以他二○○六年應忠泰建設邀請,為其設計「華漾」建案時,還特地用二百萬片台灣人不太愛的馬賽克磁磚,把台北的山水美景表現出來。

忠泰建設機構常務董事李彥良非常熟悉青木淳觀察城市的方式,他說:「到台北以後,不論日曬雨淋,他都會一個人走到建案的基地,而且每天走不同的路,藉此感受這個城市的力量。即使是看到一名在巷子裡刻印章的老先生,都能讓他發覺台北的人味,這些一點一滴,日後都可能應用在他的設計裡。」

他為設計LV店而到香港時,坐巴士四處逛,看到鐵窗驚為天人,於是把鐵窗的概念放進LV中環店裡,只是經過美化,沒人看得出來。在東京,讓他激賞的美景則是從品川到羽田間的工廠地區。當地人想快點擺脫老舊、醜陋的東西,青木淳則從這些所謂又老又醜的東西中找到好的一面,用這一面設計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讓當地人重新發現它的美。

青木淳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而且還念了建築研究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媽媽生日那天要送禮物,不巧零用錢都花光了,所以就畫了一張平面設計圖送媽媽,說「長大以後我會買這間房子送妳」。他說:「當時覺得畫平面圖很好玩,自己規畫哪個房間要放在哪裡,不過倒沒有想當建築師。」

基本上青木淳很愛「創作」。「本來我也想當小說家,其實寫小說和建築很像,只是小說是用文字來說故事,建築則是透過圖來把故事說好。」青木淳高中時還組樂團,也嘗試過作曲。「我特別跑去買作曲的書,結果忙了三天,寫不出半首曲子,我就知道音樂行不通的!」電影也玩過,還拍過釐米的電影。只是要上大學選科系時,發現大學沒有教寫小說的科系,也很少教人拍電影,但大學至少有建築系,於是走上建築這條路。

青木淳一九九一年成立青木淳建築計畫事務所時,決定要「做有趣的事!」不為自己設限的個性,或許也跟他小時候像個「遊牧民族」有關。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青木淳時常搬家,「小學只有六年,我就念了四所小學,有時候早上起來都不曉得自己在哪裡!」搬久了他也漸漸習慣了,甚至感覺很好,因為「很自由」,而且不會留多餘的東西...

資料來源:《今周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的成長經驗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十一月號301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文/唐薇】

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由德裔羅馬尼亞作家赫塔‧穆勒獲得。國際文壇人士聽到這個消息都大感驚訝,因為他們沒有聽過這個名字,然而認識她作品的人,都能馬上同意這個決定,因為她的確是一個風格獨特,語言極其優美的文學家。

我知道赫塔‧穆勒有藏字的習慣。只要在報章、雜誌,放眼所及的宣傳品上,遇見有趣、繽紛的字和詞,她就會興奮地拿起剪刀,切切嚓嚓把它們一一剪下,收藏在自己的寶貝盒子裡。她珍藏詞彙,如同人們珍藏珠寶一般。等到哪一天心血來潮,靈感湧現,她就會把盒子打開,挑出紙片,甚至配上圖案,一點一滴拼貼出美麗的詩句。

十月十九日德國圖書大獎頒獎典禮的酒會上,赫塔‧穆勒的面容看起來特別疲倦。疲倦的原因不是她入圍了卻沒得獎(這一點反倒讓她如釋重負),而是自十月八日諾貝爾文學獎名單公布的那一天起,她成天飽受祝賀聲、訪談轟炸,鎂光燈分秒追逐,簡直是一分一秒也不得清閒。望著她那疲憊的面容很不忍心,我們試著跟她聊點好玩的事情吧。首先是德國電視節目新鮮報的主持人謝克,向喜愛時尚的她推薦台灣品牌「夏姿」,企圖用絕美華服迷惑她進入另一個世界。而我則準備告訴她一個有趣的成語,跟文字有關。於是我開口問她:你聽過「煮字為藥」嗎?果然,赫塔‧穆勒聽了馬上把沉重的眼皮撐起,好奇地詢問:「咦,那是什麼?說來聽聽吧!」

「就是把字一個一個地放進鍋子裡,用小火慢慢煮,慢慢熬,慢慢提煉,最後熬出了一鍋仙丹妙藥,我們管那叫做詩。」

赫塔‧穆勒聽完大喜,她說:「我覺得這一整鍋的文字精髓,應該叫做滋補心靈的精力湯!人們喝了它,保證元氣大增、通體舒暢!這煮字為藥的說法還真有意思!」對於詩人來說,文字本身蘊含的強大力量,總能使他們眷戀著迷。赫塔‧穆勒也是詩人出身,她以詩的語言,一步一步構築自己的文學版圖。

她所喜愛的,隨心所欲地,拼貼文字的創作方式,或許可以被想像為樂透彩號碼的夢幻組合。只不過赫塔‧穆勒中了頭彩的過程並非偶然,她胸中有一股源自內在的推動力量,不停地促使她,完成戲劇一般的詩。在此節譯一段二○○五年出版的拼貼詩集《蒼白紳士拿著摩卡杯》(Die blassen Herren mit den Mokkatassen),跟讀者分享。

當 我 錯過 晚班列車 我 告訴
站長 我 想 在 長條椅 上
躺 一下下 他 說 請便 然後
開始 檢查 柵欄 上面
漆油漆的地方 他的 手臂 很像
看到 水塔 就會 轉彎 的 大狗 前腿
因為 牠們 看到 影子 就會害怕 他
想 知道 我 想不想 牢裡的 弟弟
我 問 你 認識 他 嗎 他說 碰巧認識
未經 策劃

相信讀者在閱讀詩句時,首先感覺到的是一股純真和甜美,讀起來也帶著兒歌似的可愛旋律。其實赫塔‧穆勒在詩中,最常談到的是監獄、警察,還有出了門以後,再也回不了家的父親。這種魔幻寫實的手法,加上詭異的冷酷氛圍,精準呈現專制集權對於生命鯨吞蠶食的恐怖感受。由於詩人作家自己親身經歷過這種迫害,曾被逼到幾近瘋狂的狀態,當慘痛深入她身上每一個細胞時,她便告訴自己,一定要使用最直接、正確、冷靜精準的文字,向世人說明共產專制集權的殘暴,同時抗爭到底,徹底維護人的自由權利。也因為如此,我們才能讀到赫塔‧穆勒的勇氣和正義感。

傷痕文學本是戰後德語文學的重要主軸,近年來移民文學蔚成氣候,赫塔‧穆勒背景的複雜性建立其創作的主要基調。一九五三年赫塔‧穆勒出生於羅馬尼亞尼茲基多夫(Nitzkydorf)。這個小村子就是所謂的「德國村」,是德國人聚集的地方。在這裡人們只說德語,只吃德國南方菜,只依據德國日曆作息。在羅馬尼亞,大家喚他們德國人,但是當他們回到了德國,卻被視為羅馬尼亞人。身分認同所帶來的羈絆,也是諾貝爾文學獎新得主,一直在作品中不斷討論的最深層次問題。

在過去二十七年間,赫塔‧穆勒一共出版了十八本書,其中有小說、散文,有雜文隨筆,也有詩集。她的作品雖然已被翻譯為二十種語言,銷量卻不見水漲船高,在德語地區累積總銷量也未破二十萬冊。很明顯地,她的文學性很純粹。不過這一切自十月八日起徹底改變了,全世界書店最佳位置,擺的統統是赫塔‧穆勒的作品,而拼貼詩集更是一冊難求。

當被問及得獎感言時,赫塔‧穆勒說:「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得獎的其實並不是我,是我的書,不是我本人。我不會因此變得更好或更壞,我只知道從此一切將會變得更美好……」害羞靦腆的赫塔‧穆勒,其實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早已獲得德國二十三項文學大獎,儘管世人不熟悉她,但也終於開始認識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赫塔‧穆勒將成為世界文學的新重心。

◎作者簡介
赫塔‧穆勒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尼茲基多夫村(Nitzkydorf),親身經歷羅國極權政治與祕密警察監督的恐怖生活。

一九七○年代末期,進入機器工廠擔任翻譯,因拒當情治單位的線民遭到解雇,其後決心投身文學,開始自由創作。一九八二年,出版第一本著作《低地》(Niederungen),這本短篇故事集遭到共黨政府審查刪修,完整版本偷偷運至德國出版,引起廣大迴響。之後發表小說《壓迫的探戈》,因批評羅國當局,導致著作在祖國遭到查禁。

一九八七年,穆勒與同為作家的夫婿移居德國,稍後陸續出版《狐狸當時已經是獵人》、《風中綠李》、《約定》等書,集小說家、詩人、散文家於一身,穆勒的著作多以德文為主,有部分作品被翻譯為英文、法文與西班牙文。

獲獎無數的她,終榮獲文學界的最高榮譽諾貝爾文學獎,將獲瑞典幣1000萬克朗(約4598萬台幣)獎金,肯定其文學的成就。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皮克斯創始人之一John Lasseter 獲頒2009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資料來源:La Vie 部落格

John Lasseter是誰呢??或許你記不得他的名字,但是他可是被譽為動畫界的華特迪士尼、皮克斯最重要的幕後推手!

像是《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玩具總動員2》、《汽車總動員》等和多部皮克斯動畫短片都是他所導演,此外他更負責皮克斯所有作品的監制。2006年迪士尼收購皮克斯後被任命為迪士尼動畫部首席創意官,迪士尼樂園首席幻想工程師,同時保留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裡的職務。今年第16屆的威尼斯國際影展,將終身成就獎頒給了致力於創新現代動畫電影的先驅──Lasseter,以及迪士尼皮克斯動畫導演群;史無前例的,威尼斯影展除了頒獎給單一影片製作人之外,還同時頒獎讚許所有動畫工作室裡的導演們。

另外也和大家分享一下John Lasseter在接受《南方德國報》專訪時談到了他堅持的「七大創意原則(7 Creative Principles Of Animation)」:原則1:永遠不要只抱著一個點子原則2:記住創作過程中的第一次歡笑原則3:質量是最大的商業計劃原則4:團隊就是一切原則5:快樂激發創意,而不是競爭原則6:創意品的輸出永遠能反映出這個公司高層的實質原則7:讓你自己被你所相信的創意人員所包圍●

「7 Creative Principles Of Animation」原文請參考此連結

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Chamber: Universities fuel innovation engine

From: The Boston Globe

Massachusetts ranked first in the nation per capita for the total number of patents produc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 with a rate nearly twice as high as the next closest state, the Greater Boston Chamber of Commerce said.

That was one headline of Competitiveness Scorecard issued by the chamber. The scorecard aims to be a barometer of cost and competitiveness issues facing the Massachusetts economy and a comparison of how the commonwealth fares against the 49 other states. This iteration of the scorecard focuses on the role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tate play on promoting and sustaining innovation.

Another scorecard finding: Massachusetts ranked third in the country in the total number of start-up companies created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at suggests that the high patent numbers translated into a robust entrepreneurial market for the state, the chamber said.

The recession has hur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 statement from chamber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Paul Guzzi stressed the need to take action to protect this all-important engine of local economic growth.

"Massachusetts is clearly an innovation leader, and that strength is a testament to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zzi said. "But the threats to our innovation engine are significant, and we must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sustain our advantage." (Guzzi is shown at right in a Globe file photo.)

Among the measures the chamber recommends are sustaining the strong commitment to federally sponsored R&D and not taxing institutional endowments that continue to fuel research; promoting capital in Massachusetts start-ups; and strengthening higher education-business connections for talent development to keep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alent in the region. (Globe Staff)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A social identity perspective on leadership and employee creativit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Organiz. Behav. 30, 963–982 (2009)

by GILES HIRST, ROLF VAN DICK, & DAAN VAN KNIPPENBERG

This research uses a social identity analysis to predict employee creativity. We hypothesizedthat team identification leads to greater employee creative performance, mediated by theindividual’s creative effort. We hypothesized that leader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 as well asleader team prototypicality would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fication andcreative effort. Consistent with these predictions, data based on 115 matched pairs ofemployee-leader ratings in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showed an indirect relationshipbetween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mediated by creative effort. Theanalyses also confirmed the expected moderated relationships. Leader inspirational motivationenhanced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dentification and creative effort, especially whenleader prototypicality was high. We discuss the value of social identity analyses of employeecreativity a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identity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aly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