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吳靜吉教授在創造力理論課程中,建議成立的blog,是希望成為一個內文和連結都很有趣的平台,主要作為學術研究與推廣創造力教育之用。歡迎您提供有趣的文章給我們。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即刻移除該筆資料。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Women Launch High-Tech Firms with Less Financial Capital than Men
ABSTRACT
In this short report, data was used from the Kauffman Firm Survey to examine the financing sources and strategies, by gender, of high-tech firm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women entrepreneurs raised significantly smaller amounts of financial capital at startup than men did. When controlled for a variety of firm and owne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in terms of total capital raised at startup. Nevertheless, even controlling for other variables, women high-tech entrepreneur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use external equity.
The research paper, Sources of Financing for New Technology Firms: A Comparison by Gender, is fifth in a series of Kauffman Firm Survey (KFS) studies. The KFS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nearly 5,000 firms that started in 2004 and surveys them annually. The KFS is the first longitudinal survey of its kind, focusing on the nature of new business formation activ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s and owners.
In this short report, data was used from the Kauffman Firm Survey to examine the financing sources and strategies, by gender, of high-tech firm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women entrepreneurs raised significantly smaller amounts of financial capital at startup than men did. When controlled for a variety of firm and owne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in terms of total capital raised at startup. Nevertheless, even controlling for other variables, women high-tech entrepreneur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use external equity.
The research paper, Sources of Financing for New Technology Firms: A Comparison by Gender, is fifth in a series of Kauffman Firm Survey (KFS) studies. The KFS collected information on nearly 5,000 firms that started in 2004 and surveys them annually. The KFS is the first longitudinal survey of its kind, focusing on the nature of new business formation activ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s and owners.
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設計心流體驗(Designing For Flow )
以下文章轉載自:http://www.wowbox.com.tw/blog/article.asp?id=2369
Jim Ramsey(Movable Type 的設計師)在 ALA 上發表了一篇名為 Designing For Flow 的文章。只看標題的時候我也以為是講設計流程、信息架構之類的文章,細看之下原來是心理學上的「心流(Flow)」概念。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首次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這個「心流」的概念(1975年): 忘我、忘記時間、忘記其他所有不相關的東西,完全沉靜在某項事物或情境中。就像是自己極端的專注於做某件喜歡做的事,完全沒有因為迷惑、重複、繁雜的任務而引起的煩躁或無聊。
關於心流理論,以下摘抄一部分網上的信息:
心流體驗(Flow Experience)是消費體驗理論中引用最多的概念之一。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體驗定義為個體完全投入某種活動的整體感覺,當個體處於心流體驗狀態時,他們完全被所做的事深深吸引,心情非常愉快並且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Csikszentmihalyi(1997) 根據技巧和挑戰兩個細分變量對體驗進行區分,而心流體驗具有最豐富的心靈能量,發生在當技巧及挑戰都最高的時候。心流體驗是最佳體驗,也是最值得的體驗。當人們在進行活動時,如果完全地投入到情境當中,集中注意力,並且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即是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心流是一種暫時性的、主觀的體驗,也是人們為什麼願意繼續再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因。如持續玩網絡遊戲。
Csikszentmihalyi(1997) 概括了心流體驗的九個特徵:清晰的目標、即時反應、技能與挑戰相匹配、行動與知覺的融合、專注於所做的事情、潛在的控制感、失去自我意識、時間感的變化和自身有目的的體驗。
Novak 和 Michel(2000) 依據心流體驗產生的過程又將這九個特徵歸納為三類因素:
條件因素,包括個體感知的清晰目標、即時反饋、挑戰與技能匹配,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會激發心流體驗的產生;
體驗因素,即個體處於心流體驗狀態時的感覺,包括行動與知覺的融合、注意力集中和潛在的控制感;
結果因素,即個體處於心流體驗時內心體驗的結果,包括失去自我意識、時間失真和體驗本身的目的性。
Jim 根據 Csikszentmihalyi 的著作《心流:最佳體驗的心理學》總結了四條相對重要的原則,可以幫助設計師培養用戶的心流體驗。詳情請閱讀原文:Designing For Flow,以下節選部分(非完全翻譯):
設定清晰目標
第一步就是為用戶設定清晰的目標,設定清晰目標意思是告訴用戶產品能夠完成什麼事。市場部分的描述實際上比大部分設計師所想的要重要的多,比如說 37signals 對 Campfire 的描述:「類似於 IM,它為團隊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功能,尤其能夠幫助遠程協作的團隊。」這樣的描述能夠讓訪客一下子明白產品的特色。又比如 37signals 的另一個產品 Backpack,他們提供了一系列的使用實例,可以幫助用戶瞭解和熟悉具體的應用,比如計劃和組織信息。
提供即時反饋
一旦用戶知道他們能夠做什麼,能夠完成什麼任務,他們會馬上希望實現。怎麼實現?網站必須一步步引導用戶,讓用戶能夠感覺到目標的完成程度,以及能感覺到離目標還有多遠。比如 Wufoo是一個在線表單製作網站,它給用戶提供了類似於下一步、下一步的操作方式,並且能夠給出實時地預覽,減少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焦慮感。又比如 Flickr 的基於 Flash 的圖片上傳,可以讓用戶看到每張圖片的上傳過程。
最大化效率
一旦用戶由初級用戶升級到中級、專家用戶,他們會希望能夠更有效的使用產品。比如 Google Reader 就具有不少這方面的特性,最佳的例子就是「無止境的往下滾動」,沒有翻頁。還有就是對文章的 Email 分享,利用 Ajax 技術完成,非常高效,不用離開當前頁面。Google 通過減少用戶行為的心理負擔,來降低心流狀態被打斷的幾率。
Backpack 也有一項非常出色的地方,在提醒那裡,用戶不需要去選擇「年月日分秒」,而是「今天晚些時候」「兩周內」之類的選項。Backpack 讓這些細節部分更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而不是去考慮程序如何實現、數據何存儲到數據庫之類的問題。
允許發現
當用戶開始以最高效率工作的時候,他們的參與感會降低,枯燥感會上升。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就需要藏匿一些內容、功能、特性,等待他們的發現。讓用戶能夠有繼續學習、提高的可能性,讓他們知道總有新的東西。原文中的例子是 New York Times 和 Ebay。
心流理論可以為很多體驗設計作理論支持。Jim Ramsey 的 Blog 似乎也專注於設計與心流的結合,值得關注,但似乎更新的並不頻繁,訂閱地址是:http://feeds.feedburner.com/jimramsey
Jim Ramsey(Movable Type 的設計師)在 ALA 上發表了一篇名為 Designing For Flow 的文章。只看標題的時候我也以為是講設計流程、信息架構之類的文章,細看之下原來是心理學上的「心流(Flow)」概念。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首次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這個「心流」的概念(1975年): 忘我、忘記時間、忘記其他所有不相關的東西,完全沉靜在某項事物或情境中。就像是自己極端的專注於做某件喜歡做的事,完全沒有因為迷惑、重複、繁雜的任務而引起的煩躁或無聊。
關於心流理論,以下摘抄一部分網上的信息:
心流體驗(Flow Experience)是消費體驗理論中引用最多的概念之一。Csikszentmihalyi 將心流體驗定義為個體完全投入某種活動的整體感覺,當個體處於心流體驗狀態時,他們完全被所做的事深深吸引,心情非常愉快並且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Csikszentmihalyi(1997) 根據技巧和挑戰兩個細分變量對體驗進行區分,而心流體驗具有最豐富的心靈能量,發生在當技巧及挑戰都最高的時候。心流體驗是最佳體驗,也是最值得的體驗。當人們在進行活動時,如果完全地投入到情境當中,集中注意力,並且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即是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心流是一種暫時性的、主觀的體驗,也是人們為什麼願意繼續再從事某種活動的原因。如持續玩網絡遊戲。
Csikszentmihalyi(1997) 概括了心流體驗的九個特徵:清晰的目標、即時反應、技能與挑戰相匹配、行動與知覺的融合、專注於所做的事情、潛在的控制感、失去自我意識、時間感的變化和自身有目的的體驗。
Novak 和 Michel(2000) 依據心流體驗產生的過程又將這九個特徵歸納為三類因素:
條件因素,包括個體感知的清晰目標、即時反饋、挑戰與技能匹配,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會激發心流體驗的產生;
體驗因素,即個體處於心流體驗狀態時的感覺,包括行動與知覺的融合、注意力集中和潛在的控制感;
結果因素,即個體處於心流體驗時內心體驗的結果,包括失去自我意識、時間失真和體驗本身的目的性。
Jim 根據 Csikszentmihalyi 的著作《心流:最佳體驗的心理學》總結了四條相對重要的原則,可以幫助設計師培養用戶的心流體驗。詳情請閱讀原文:Designing For Flow,以下節選部分(非完全翻譯):
設定清晰目標
第一步就是為用戶設定清晰的目標,設定清晰目標意思是告訴用戶產品能夠完成什麼事。市場部分的描述實際上比大部分設計師所想的要重要的多,比如說 37signals 對 Campfire 的描述:「類似於 IM,它為團隊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功能,尤其能夠幫助遠程協作的團隊。」這樣的描述能夠讓訪客一下子明白產品的特色。又比如 37signals 的另一個產品 Backpack,他們提供了一系列的使用實例,可以幫助用戶瞭解和熟悉具體的應用,比如計劃和組織信息。
提供即時反饋
一旦用戶知道他們能夠做什麼,能夠完成什麼任務,他們會馬上希望實現。怎麼實現?網站必須一步步引導用戶,讓用戶能夠感覺到目標的完成程度,以及能感覺到離目標還有多遠。比如 Wufoo是一個在線表單製作網站,它給用戶提供了類似於下一步、下一步的操作方式,並且能夠給出實時地預覽,減少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焦慮感。又比如 Flickr 的基於 Flash 的圖片上傳,可以讓用戶看到每張圖片的上傳過程。
最大化效率
一旦用戶由初級用戶升級到中級、專家用戶,他們會希望能夠更有效的使用產品。比如 Google Reader 就具有不少這方面的特性,最佳的例子就是「無止境的往下滾動」,沒有翻頁。還有就是對文章的 Email 分享,利用 Ajax 技術完成,非常高效,不用離開當前頁面。Google 通過減少用戶行為的心理負擔,來降低心流狀態被打斷的幾率。
Backpack 也有一項非常出色的地方,在提醒那裡,用戶不需要去選擇「年月日分秒」,而是「今天晚些時候」「兩周內」之類的選項。Backpack 讓這些細節部分更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而不是去考慮程序如何實現、數據何存儲到數據庫之類的問題。
允許發現
當用戶開始以最高效率工作的時候,他們的參與感會降低,枯燥感會上升。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就需要藏匿一些內容、功能、特性,等待他們的發現。讓用戶能夠有繼續學習、提高的可能性,讓他們知道總有新的東西。原文中的例子是 New York Times 和 Ebay。
心流理論可以為很多體驗設計作理論支持。Jim Ramsey 的 Blog 似乎也專注於設計與心流的結合,值得關注,但似乎更新的並不頻繁,訂閱地址是:http://feeds.feedburner.com/jimramsey
訂閱:
文章 (Atom)